(一)——中瑞双边关系及各领域合作情况
(《北欧华人报》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文力报道)2025年5月20日,瑞典网络媒体“新闻之声”发布主编萨瑟森近日对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的专访实录(第一部分),全文如下:
萨瑟森:感谢大使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。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。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。2025年是两国建交75周年,在政治动荡的今天,如何加强两国关系?
崔大使: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,我愿意就此谈谈我的看法。75年来,中瑞关系保持平稳发展,各领域合作有序推进,书写了东西方不同文明、不同制度、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相互成就共同前进的美好篇章。在当前国际局势加速演变的背景下,双方应赓续传统友谊,增进沟通交流,深化务实合作,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。
为此,我有三点建议。首先,持续加强政治互信。我们应牢记独立自主、相互尊重、互利共赢的建交初心,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双边关系,不断加强政策沟通和相互理解,切实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,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其次,深化拓展务实合作。中瑞两国已多年互为彼此在北欧地区和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,双方合作领域广、潜力大。双方可在巩固传统经贸合作基础上,积极拓展绿色低碳、新能源等领域合作,打造更多增长点。
第三,积极开展人文交流。人民是决定国家关系最重要的因素。双方可进一步密切教育、文化领域交流,举办更多活动,同时加强智库和学术机构对话合作,这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,为两国关系发展筑牢民意基础。
第四,不断促进多边合作。当前,气候变化、自由贸易障碍以及公共卫生挑战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。中瑞可通过联合国、世卫组织、世贸组织等多边机构加强政策协调与沟通,为世界和平与稳定、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。
总而言之,中瑞两国友谊源远流长,发展目标方向相近,产业优势互补,合作基础坚实,前景广阔。两国应携手努力,密切交流合作,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。
萨瑟森:谢谢您,大使先生。您在第一段回答中几乎回答了我准备的大部分问题。那我们可以进入一些具体细节。习近平主席早些时候宣布,他希望看到更多普通人之间的接触,而不仅仅是政界和商界人士。除了普通的旅游,中国还在做些什么来促进瑞典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更多的接触?
崔大使: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与接触,这也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。为了促进中瑞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,我们不仅采取了很多措施吸引更多瑞典游客来中国旅游,还在其他方面采取了其他一些做法。
首先,在经贸领域,我们鼓励企业家和商业人士之间的交流,例如通过举办贸易洽谈、贸易论坛、企业对接会等形式,推动两国企业之间加强交流接触、加深了解,鼓励他们到对方国家投资兴业。
我本人在瑞典参加了许多贸易论坛活动,也参加了中国瑞典商会举办的多场活动。我们欢迎瑞典企业去参加中国的大型展会,像进博会和广交会这样的年度活动,都吸引了瑞典企业家参加。去年,瑞典派出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进博会,并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第二,加强人文、文化与教育领域的交流,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。过去两三年,我们举办了多场相关活动,包括招待会、音乐会、文艺表演和展览。这些活动都非常成功,受到瑞典民众的热烈欢迎。
第三,我们也采取了积极措施,推动智库、学术机构和媒体之间的交流,取得了一些进展。通过我们的努力,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学者来到瑞典,越来越多的瑞典专家学者也前往中国进行交流。媒体与学术机构之间的互动将为双边关系营造更加友好的氛围。
我深切地感受到,越来越多的瑞典人重新发现了他们对中国的兴趣,想要更多了解中国;而中国人也对瑞典越来越感兴趣,想要更多了解瑞典。数据显示,来瑞典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已恢复到甚至超过疫情前的平均水平,并仍在持续增长。
萨瑟森: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对瑞典这么感兴趣?毕竟瑞典是一个位于北欧角落的国家,距离中国很遥远。
崔大使:中国人认为瑞典是北欧地区一个非常美丽且独特的国家,有很多传说和故事,而且瑞典的许多发明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这应该是越来越多中国人想要来瑞典旅游的原因。正因如此,中国有关部门可能会考虑增加两国之间的航班。通过这些努力,中瑞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、友谊与互信将进一步巩固,两国的友好关系也将拥有更加美好的发展未来。
萨瑟森:大使先生,您谈到了很多关于和平、贸易和旅游方面的内容。那么在绿色发展、科技、科研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方面,您能否也谈一谈?我们是否也在互派研究人员?
崔大使:我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。我认为您提到的正是未来中瑞合作的亮点所在。中国目前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,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是其鲜明底色。
在中国出口产品中,“新三样”,即新能源汽车、光伏产品、锂电池表现强劲。这些都是高技术、高附加值、引领绿色发展的产品。
瑞典被誉为“创新之国”,也是最早开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概念实践的国家之一,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随着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,中瑞之间经贸结构不断优化,合作重点逐渐向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转移,越来越多合作亮点正在显现。
去年以来,中瑞双方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:一是中国—瑞典科技合作联委会第7次会议,二是中国—瑞典经贸联委会第21次会议。双方决定继续在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开展合作,并成立中瑞绿色转型投资工作组。
我们将以建交75周年为契机,深化传统领域合作,开拓绿色、低碳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新领域合作,鼓励在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制造等方面的投资与合作,挖掘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潜力,赋能高新技术企业,特别是中小企业。同时,加强科技人员的交流互访,为两国繁荣进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、更积极的贡献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