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北欧华人报》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明溪舟山报道)4月27日至28日,参加“ni舟山 连世界”——2025海外华文媒体舟山采访活动的记者探访舟山的非遗项目,感受海岛特有的带着海味的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。
在众多非遗项目中,舟山渔民号子极具代表性。国家非遗舟山渔民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洪国壮出身海岛渔村,自幼受祖辈熏陶学习渔民号子。他自发组建舟山市定海区“舟山风”渔民号子队,多年来参与国际国内各级演出和比赛超1000场次,观众累计达500万人次。其带领团队2次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,2次亮相央视“星光大道”,18次登上央视各栏目舞台。此外,洪国壮坚持在定海海山小学义务教学18年,培养学生2000余名,还为各级文化部门、高校开展超六百课时的讲授,并创作编排30个相关节目,荣获多项国际、国内大奖。
普陀船模艺术同样引人瞩目。工匠们依据历代海船船型,按比例缩小制作船模,并精心雕琢吉祥图案,真实再现传统船文化,对研究古帆船及渔船历史意义重大。如今,普陀船模已从“造大船打样”的原始功能,转型为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交流礼品,众多作品被中外博物馆及民间收藏,成为普陀的文化新名片,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普陀渔民画源于海岛传统民间美术,经挖掘提炼发展而成,是普陀重要的文化标志和对外交流名片,2001年,舟山市政府将“海洋文化名城”建设纳入规划,渔民画成为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元素。2002年,渔民画首次亮相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博览会,190幅作品引发轰动,被欧洲观众誉为“东方毕加索”。此后,舟山渔民画从海岛走向世界,德国、克罗地亚、美国等国的展览接踵而至,渔民画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亮丽名片。2012年入选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。
浙江省级非遗岱山布袋木偶戏俗称“下弄上”“小戏文”,由戏台、操偶手、乐队构成,操偶手以灵活十指演绎角色,采用舟山二簧腔调及方言,极具观赏性,到舟山来的朋友到岱山看布袋木偶戏已成为必选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