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北欧华人报》北欧国际新闻中心通讯员文华 报道)4曰20日,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,暮春雅集双鱼马会的光影诗章。

4月20日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,暮春的风裹着蔷薇香,将游人引入香港双鱼河马会的湖光画卷。比利时书画家协会主席陆惟华、博士叶庆良、侯杏妹教授与廖国玲到访于此,在水墨烟岚与艺术雅趣间,共赴一场关于时光的慢调叙事。

墨韵凝香:方寸亭间的思想流觞

小亭四面环绿,檐角悬着的灯串尚未苏醒,却被攀援的藤蔓织成了碎金帘幕。叶庆良博士的书法汇报在此流淌,如古琴拨弦——他从仓颉造字的鸿蒙传说讲起,指尖划过甲骨文的象形密码,将东方哲思的留白与日本新书法的张力调和成墨色,在宣纸上晕染出“手术刀与毛笔共舞”的传奇。当他谈及篆隶的古拙如钟鼎锈迹、草书的狂放似惊鸿掠水,严谨的学术脉络里忽然漫出诗意:“医学是解剖生命的精密,书法是重构灵魂的浪漫。”众人静坐听风,看他眼中闪烁的星子,原是艺术与科学在灵魂深处的共鸣。

舌尖行旅:环球风味的味蕾协奏

午间的盛宴是一场舌尖的环球漫游。德国烤猪腿披着琥珀色的铠甲,刀叉切入时,油脂的醇香混着迷迭香漫溢,恍若莱茵河畔的阳光在齿间跳跃;意大利披萨上,海鲜的咸鲜与腊肠的烟火气在马苏里拉芝士的丝缕间缠绕,薄脆饼底托着亚平宁半岛的热烈;海南三黄鸡蘸着三色酱料登场,金姜的辛、青柠的冽、蒜蓉的绵密依次唤醒味蕾,尽是椰风海韵的温柔;最妙是那碗看似清透的汤羹,菌菇的鲜与深海的咸在舌尖漫漶成春日溪流,细品之下,竟藏着整座森林与海洋的私语。

马会拾光:自然剧场的众生百态

草坪如翡翠铺展,孩童们牵着小马驹学步,银铃笑声与蹄声碎成满地星子。动物交流区里,时尚美女正为一头眯眼打盹的小猪抓痒,陆博士笑问:“如何知晓它的痒处?”“它蹭栏杆时,我便猜这儿该挠了。”美女指尖落处,小猪竟乖顺地晃起尾巴,惹得围观者笑意簌簌跌落棕榈叶间。冷饮吧台前,冰沙在玻璃杯中旋出彩虹,果茶的清甜漫过檐角,远处垂钓者的剪影被暮色揉成水墨,有人轻哼小调,风便偷了旋律,在荷叶间荡起层层涟漪。

藤亭小憩:被绿意收藏的慢时光

阳光漫过檐角时,我们躲进被绿萝与野蔷薇私藏的小亭。藤蔓从亭柱攀至瓦顶,又垂下几缕卷须,将光斑筛成碎金,落在石凳上、茶盏里。风掠过叶隙,送来野蔷薇的微醺,有人摇扇谈艺,有人听鸟雀在枝头唱和,看湖波晃碎午光,仿佛连时光的齿轮都沾了露水,转得慢了些。不知何处飘来细碎的乐声,许是风穿过灯串的私语,于是这方阴凉里,便盛下了春末的温柔、虫吟与人间清欢。

暮色四合时,众人携着满袖草木香与满心欢喜作别。这一日,是艺术与烟火的和弦,是自然与人文的对酌,当所有片段在记忆里沉淀,终成一幅工笔长卷——墨韵里藏着哲思,佳肴中浸着风月,而藤蔓缠绕的亭台,至今仍在时光深处,轻轻摇曳着那年的暮春风光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