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龙抬头 晚上十点天象呈现


 (《北欧华人报》 北欧国际新闻中心特约记者四新报道) 农历二月二日,按中国民间传统,是龙抬头的日子。这一天,又称春耕节、青龙节。“龙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每岁仲春卯月(斗指正东)之初,“龙角星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

晚上十点观星象

龙抬头”的七宿星象,将会在今年农历二月初二晚上十点呈现。

上古时代,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,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。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,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,俗称“二十八宿”。“宿”表示居住,因为它们环列在日、月、五星的四方,很像日、月、五星栖宿的场所,所以称作“宿”。“二十八宿”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,产生“四象”。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:“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”,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,人们称它为“东方苍龙”,其中角宿代表龙角,亢宿代表龙的咽喉,氐宿代表龙爪,心宿代表龙的心脏,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。在冬季,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。仲春(惊蛰至春分间),角宿(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)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,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,只是角宿初露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

龙抬头与农耕文化

龙是古人信仰的神物,司掌行云布雨,是和风化雨的主宰,是瑞祥的象征。其由来于自然天象崇拜,与上古时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。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,“卯”五行属木,卦象为“震”;九二在临卦互震里,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,已出现于地表上,崭露头角,乃生发之象。苍龙七宿的出没位置与降雨相互对应,随着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升高,降雨也就越多。当苍龙七宿完全升起之时,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。正因为苍龙七宿的位置与降雨相互对应,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,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,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,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“图腾”。

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在于确定合适的农作时间。龙抬头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时令的反映。

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。春天农耕开始之际,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,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—角宿;夏天作物生长,苍龙高悬于南方夜空;而到了秋天,庄稼丰收,苍龙也开始在西方下落;冬天万物伏藏,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。古人把仲春时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称为“见龙在田”(即“龙抬头”),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“飞龙在天”。

二月二龙抬头, 标示着阳气生发,万物生机;还预示着春天的正式到来,天气会更得暖, “春困”将成为常态。提神醒脑的茶叶,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农历二月二,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才是农耕的开始,而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的早春茶已悄然上市。

(注:根据新华社、中国科学网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有关信息编辑,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图库)


返回首页